咳嗽要不要吃药?有痰和无痰选择大不同
还记得去年年底疫情管控刚放开不久,很多人感染了新冠病毒,上下班路上的公交车里、地铁里,甚至办公室等公共场合,均充满了打工人此起彼伏的咳嗽声。最近,感染新冠的人又逐渐多了起来,不管是首次感染还是“二阳”,咳嗽都是逃不掉的,加上今年来势汹汹的甲流,最明显的症状也是咳嗽、高热。那么,咳嗽到底应该吃什么药?为什么吃了药效果也不好?今天给大家讲清楚。
(资料图)
从本质上来说,咳嗽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当我们的咽部或气管因为病毒细菌的感染遭受一定强度的刺激后,身体会产生一种防御机制——咳嗽,将微生物或其代谢物(痰)咳出,以加速康复。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会担心,咳嗽老不好,会不会引起肺炎?其实是本末倒置了,肺炎会引起咳嗽,不是咳嗽导致肺炎。
咳嗽到底要不要吃药?
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感冒、流感、新冠、细菌性肺炎等引起的咳嗽,一般归类为急性咳嗽;多种原因导致的气管炎、胃食管反流、哮喘、过敏等引起的咳嗽病程相对较长,治疗也更复杂,属于慢性咳嗽。
对于急性咳嗽而言,正常成年人可在不采取药物干预的情况下一周内自愈,不过,我们的呼吸道黏膜在遭到损伤后,通常需要花1到3个星期才能完全恢复,因此,也不能排除感冒一周后其他症状都没有了,但依然会有轻微的咳嗽。
对于慢性咳嗽,更不建议盲目应用止咳药,而是要前往医院,寻找引起咳嗽的具体原因,只有解除最根本的病因,咳嗽自然就会减轻。总结一下,不管是普通感冒等病毒感染造成的急性咳嗽,还是其他原因导致的慢性咳嗽,一开始都不建议使用止咳药,一方面,在疾病初期使用止咳药不利于病毒及代谢物的排出,延误病程,另一方面,止咳药可能会影响慢性咳嗽的诊断,且大部分止咳药都有一定的副作用和禁忌症,如果使用不当会得不偿失。
什么时候该吃止咳药?吃了效果不好为什么?
如果咳嗽频繁、剧烈,影响到正常休息,就可以考虑药物治疗。如果痰多或有痰不易咳出,单纯使用镇咳药也是没用的,这时候应该优先使用化痰药,特别要注意的是,止咳药和化痰药不能同时使用。2020年版《咳嗽基层合理用药指南》推荐药物及备选药物,严格按照说明书,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人会发现,即使吃了止咳药,为什么效果却一般?这里就告诉大家,因为你对止咳药的期望值太高了。拿右美沙芬举例,其止咳的原理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切断大脑与神经的连接,减轻咳嗽,因为咳嗽的过程是中枢神经感受到了病原体入侵,再将信号传输给大脑,然后大脑让机体产生咳嗽的动作,所以,止咳药也属于治标不治本,只有当我们机体完全清除病原体且黏膜恢复之后,咳嗽也会随之消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十足的耐心来对抗病毒。
生活中也有一些小妙招可以减轻咳嗽,缓解不适,如饮用蜂蜜水及一切温热的液体,保证环境有较高的湿度,夜间可垫高枕头,含润喉糖等。值得一提的是,对儿童来说,国外有研究发现,蜂蜜(1岁以下禁食蜂蜜)和右美沙芬的止咳效果差别不大。
来源:新浪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