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关注:11万初三考生自信赴考书写青春答卷丨2023上海中考
在华育中学考点,徐汇中学送考老师特意自制了寓意幸运的绸带和挂件,为考生加油助力。
(资料图片)
伴随着淅淅沥沥的小雨,2023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昨天鸣锣开考。在同伴、家人和师长的陪伴下,考生们自信踏入考场,全力以赴书写青春答卷。
今年本市共设17个考区、198个考点、4200余个考场,约23万考生参加考试,其中初三考生约11万人(参加17日至19日语文、综合测试笔试、外语笔试、数学、道德与法治科目的考试),初二考生约12万人(仅参加19日历史科目的考试)。
记者从市教育考试院获悉,全市各级部门与考区、考点密切配合,全力保障考试平稳、顺利举行,营造安心、安全、适宜的考试环境,确保考生安全、按时赴考。
温情护考,考点前架起长长雨棚
昨天,是上海入梅第一天,一场降雨从清晨开始便下了起来。上午7点多,记者在杨浦区同济一附中考点前看到,工作人员不仅在门口为在此考试的学校特别划分了送考区域、设立学校铭牌,还搭设红色的雨棚,防止考生和送考教师、家长被雨淋湿。雨棚下,三门中学的送考教师为每位考生送上特别定制的钥匙链,上面写着“中考必胜”。
在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宝山实验学校考点,为了让考生顺利进入考场,校门口搭起了长长的雨棚。求真中学的265名初三毕业生将在这里参与中考。学校共有10位初三班主任前来送考,她们穿上了统一的红色旗袍,为考生加油打气。
在上海市实验学校东校考点,建平实验中学的六百余名初三学生在此参加考试。眼看部分较早到的考生冒雨在考点门口等待,建平实验中学初三年级主任崔文丽和其他老师干脆把候考学生带到各自的车上避雨。语文教师奚慧菁尽管腿脚不便,也一大早拄着拐杖来到校门口为学生送考。
“别慌别慌,没有事儿,我这里有备份的准考证。”上午8点20分,徐汇区华育中学考点外,一名考生不小心拿错了准考证。英语教研组长丁旭立刻从手里的文件袋里拿出所有考生的准考证备份,并从中找到了这名考生的证件。“没事的,时间完全来得及,心态要放平和。”听着丁老师的宽慰,考生神情轻松起来,拿着新的准考证顺利进入考点。“这是我最后一次送学生中考了,今年我就要退休了,看着一届届考生不断成长,感觉他们都像我的孩子一样。”丁旭表示。
“会心之乐”,让每个考生都有话说
“会心,意思是从学习、生活中领会道理,或是对别人没有明说的意思心领神会,也可以指彼此之间的情意相合。请以‘会心之乐’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中午时分,随着首场语文考试结束,今年上海中考的作文题目引发热议。
“看到这个题目,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妙’,妙在哪里?妙在‘仁慈’,它给小作者提供了极大的发挥空间。说它仁慈,因为题目本身有温度。学生可以写得比较轻松愉快,可以在考卷上抒情,每个同学都有‘会心’的时候,都曾经有过‘快乐’一刻。可以说这是近年来很有特色的一道题!”复旦五浦汇学校校长、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黄玉峰表示。
在黄玉峰看来,要写好这篇作文,必须抓住两个关键词,第一个是“心”,第二个是“乐”。
“‘会心’之心,首先是自我的内心,再推广出去就是他人之心,自然之心。这就是儒家说的‘推己及人’的过程。当我们在对象世界里看到自己的精神映象时,‘乐’就油然而生。它可以是一种知音之乐、同道之乐、共情之乐、顿悟之乐,各种各样,不一而足。因此,写作构思的过程中恐怕要对‘心’与‘乐’之间的关系多加关注。”黄玉峰说。
上海杨浦双语学校语文正高级教师樊阳认为,今年的作文题延续了前年开始的导语加作文题的形式,这样不仅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也会让考生普遍觉得有话说,感觉什么都可以写。
“如果再细想一下,用‘会心’而不用‘领悟’‘理解’,它的侧重点在于那种没有言明但又能彼此心心相印的理解,这种比较微妙而又直指人心的感受,要用事件、场景的记叙描写展现出来,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但好的作文题,恰恰是让所有人都有话说,同时也给优秀者留有足够的发挥空间。”樊阳表示。